2017年8月1日 《青年报》 A06
“95后”大学生以手绘速写作品向军人表达敬意。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一个个负重越野的背影,一个个铁丝网下匍匐前进的画面,被“95后”大学生以速写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建军90周年来临之际,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走访军营后以手绘的近百幅速写作品向军人表达敬意。
实地参观走访 丰富创作感知
七月酷暑的一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20余人前往上海某军区,通过走访军营实地,以速写、摄影的形式展现军人精神。
那一天,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军人们的训练演示,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参观了宿舍等场所,对军人这一神圣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地参观走访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团队成员王成龙同学表示,现场,由2名军人进行障碍练习演示时,摄影组成员各自寻找合适角度随时抓拍。他们十分帅气敏捷地跃过一个个障碍,摄影组手中的相机都很难抓住那一秒的定格。
炎炎夏日,军人们还全副武装为同学们展示了负重装备,热得汗流浃背。有同学亲身体验了一番负重装备,只觉得寸步难行,可以想象,背着负重装备越野是多么的不易。
同学们还向军人们提出了自己的好奇与疑问。刘凌鋆同学表示,面对“在青春年华里,选择当兵,会觉得后悔吗”的提问,他们的回答平和而又坚定,“有句话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他们不少人都与自己同龄,但却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责任,令人敬仰。
对照榜样力量 激发学子担当
创作过程中,为更好地表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同学们会主动去感受和思考当时的场景,挖掘画面之外的东西;因为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所以会对照自己的不足,反省并加以修改。
团队成员钱佳丽说:“现场的一位连长介绍,汗水、血水、蜕皮、虚脱,是军人们训练的常态,想着我们平时非常注意保养皮肤,生怕它受一点伤,而军人们却为了保卫祖国,进行艰苦的训练,把这些都置之度外,这是很震撼人心的。”
叶冰艳表示,看着战士们快速整齐地通过各种障碍,即便烈日炎炎满头大汗,也丝毫不怠慢,利索动作的背后,需要经过多少的训练和多么顽强的毅力。“军人们的毅力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磨炼的。正是有了这样扎实、高强度的锻炼,才练就了铁一般的中国军人,正是有这些满怀爱国情怀的军人,才有我们如今这么安逸的生活。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以此为榜样, 感谢他们,理解他们,赞美他们!”
提升认知能力 更具家国情怀
其实,由于军队的特殊性,同学们实地走访军营的时间是有限而短暂的。有的训练场景先用相机拍摄,再进行后期的速写创作,更多的作品是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和图集后完成的。
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分团委书记王钰娇表示,为军人画速写的主题实践活动,正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如何用好重要纪念日让同学们联系自身产生更多的感悟,如何有效激发青年学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如何将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院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量,最终将学习军人精神,为军人画速写作为今年实践活动的主题之一。”
王钰娇说,希望同学们用心观察和感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提升认知能力、完成自我教育、认识职业和社会,更具家国情怀。实际上,走进军营现场体验,只是该活动的一部分,学院还开展了数次主题教育活动,安排学生自行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片,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了解军人,学习军人保家卫国、能吃苦、勇担当的精神及品质。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以速写作品致敬军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开展“画笔下的魅力上海”——聚焦不同职业群体主题实践活动的延续,今年已是第五年。学生创作的医护人员、幼儿园教师、消防员、环卫工、交通警察等速写作品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而学生本人更是从速写对象身上习得了宝贵品质,在用艺术传播美的过程中,自身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原始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7-08/01/content_34146.html
二工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