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10    供稿:宣传部     

  2021-11-09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记者:臧莺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沪上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小叶子”的身影遍布进博会的各个场馆和岗位。在他们之中,有多次服务进博的“高年级小叶子”;有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学生党员;有曾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学生志愿者;有退役的大学生士兵和大学生运动员……每一片“小叶子”都很特别,他们德才兼备,用微笑、用热情、用专业,向世界展现中国新时代高校学子的靓丽风采!
      他们的优异表现,也是上海教育系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缩影!

复旦大学

  李炜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他热衷于参与各大志愿活动,有过多次大型活动翻译经验,曾在抗疫期间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接待新任委内瑞拉驻华大使,双语主持中乌教育交流活动,参加过多次拉美大使交流活动,也因此与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先生有过几面之缘。这次他也如愿来到第四届进博会,也如愿以偿担任翻译处的志愿者。

  

  令他惊喜的是,巡馆期间他竟然在2.2馆遇到了久违的费尔南多先生。费尔南多先生也通过李炜波同学复旦“小叶子”的身份向进博会、向复旦大学表达了美好祝愿,希望中乌友谊长存。

上海交通大学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大四的陈至真是一名三年级“小叶子”。经过三年进博会志愿服务的淬炼,陈至真已经成长为上海交大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的队长。不同于第一年服务时满怀热情却懵懂青涩,如今的她不仅可以游刃有余胜任岗位工作,还可以分出精力带领团队做好志愿者保障及宣传工作。

  作为一名志愿服务“老法师”,陈至真三年来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超过800小时。尽管每年都要参加很多校园、社区和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但她始终将进博会服务视作最高荣誉。她说,专业课老师教过我们,志愿者不仅要奉献爱心,还要努力创造价值,能到进博会服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当年大学生青春风采,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这就是志愿者能创造的最大价值吧!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的“小叶子”季文杰曾是一名光荣的军人。两年前,20岁的他参与了2019年的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站在天安门广场奏国乐、颂祖国。肩扛20多斤的太阳号,在秋风中通宵训练到清晨5点,一个个未曾入眠的夜是他和每位受阅官兵最深刻的记忆。

  如今,他站上了进博会的舞台。此次他的岗位位于展馆0米层3馆与4馆馆间通道的综合服务区,会期期间负责解答观众的基础问题,指引路线等,也需协助服务区专业人员回答如政策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等问题。

  穿上绿戎服的两年,季文杰深刻感悟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如今穿上红西装,他觉得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军人保家卫国的奉献一脉相承,“身份、角色在变,初心、精神始终不变。退伍不褪色,要为进博会贡献一份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沈寅同学,刚结束完10月16日的校庆志愿者工作,就立刻转换身份,第四次穿上“小叶子”的战袍成为进博志愿者。

  会务志愿者、失物招领处志愿者、展览部办公室助理,这是沈寅在三届进博会上的岗位,进博会见证了她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成长。如今,这位拥有甜美笑容的小姐姐再次与进博会相约,今年她的岗位在进口博览局会议中心组的会期会务岗,配合会务工作人员与客户对接会务需求,协助现场会务执行,做好配套场地指引工作,协助同传耳机发放等。

  想起2018年和进博会的“初遇”,沈寅还是记忆犹新:“作为一名外语专业,尤其是学习小语种的学生,特别希望能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利用专业所长为进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年听到“小叶子”的称呼,沈寅倍感熟悉、亲切,能和其他“小叶子”一起并肩奋斗、互相鼓励,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对进博的热情她始终都有。

华东理工大学

  第四届进博会如约而至,刘宾第一时间报名,并成功入选成为一名“小叶子”。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日益开放包容的祖国。作为将赴云南寻甸开展支教工作的华理第24届研支团成员,他采用直播课的形式连线寻甸仁德一小,给当地小朋友展示先进的技术装备,种下科学的种子,延续华理研支团连续三年连线寻甸讲述进博故事的传统。未来,他也将坚定初心,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2018级本科生刘宾,在建党百年之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并作为首批志愿者见证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的重要时刻。他在“党的诞生地”学党史、悟思想,赓续红色基因,在一次次活动中感受到强大的红色力量。

东华大学

  程圆是东华大学的一名“二年级小叶子”。去年进博服务期间,她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对她而言,进博会也是她光荣的“纪念日”,让她时时刻刻铭记,一个学生党员的使命和职责。还记得去年11月10日离馆仪式上,在走过东登录厅时,她和伙伴们一起喊出:“进博会我们明年再见!”今年,她毅然再赴一场进博之约。她说,“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主动向前,主动承担、主动作为。”

  进博会见证了程圆的政治成长。今年,作为“二年级小叶子”的她加入了论坛组,服务岗位变化,但是志愿服务的初心不变。从10月28日进馆以来,作为虹桥论坛开幕式的志愿者,日复一日的站姿和举牌训练,每天的巡馆和演习。“虽然辛苦,但坚持是一个党员对于进博的承诺。”她这样表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

  徐希瑶是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级法学院“法学+英语双专业、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的学生,荣获校级“特等奖学金”四次,国家奖学金一次,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第二十六届团委学生会执行主席,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在2021年上半年的第十届花博会中,徐希瑶作为文旅宣传组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服务当中,并入选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优秀志愿者。在今年的进博会志愿工作中,她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叶子”,对此她自信地说:“非常自豪今年是以预备党员的身份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叶子,全程参与到本届进博会。作为进博局统筹运营组翻译志愿者,我将努力发挥上外学子的语言优势,‘向前进 博青春’!致力服务进博会与城市外交,将青春献给祖国,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
上海财经大学

  在上海财经大学120名“小叶子”中,来自法学院的大一学生陈可舒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宝宝”。出生于2004年的她,虽然是一名小“小叶子”,但是通过前期参与志愿者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并且在上财“小叶子”讲师团和朋辈带教下,逐渐拥有了成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心态。

  第一次做进博会志愿者,陈可舒就将承担起了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服务工作。面对场内场外、各类嘉宾的指引工作,她牢记着培训时老师教的“螺丝钉”精神,一丝不苟地熟悉场地情况,学习工作规范。她说,在巡馆过程中,看着巨大场馆在短时间内迅速建设、完善,各路展商陆续进驻,为我们国家的行动力而自豪和震撼,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和国家间的联系,在这样一场大型展会中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定位和职责。

上海大学

  谈到志愿服务,上海大学的“小叶子”薛至言笑称自己算是一员老兵。从防疫抗疫到国际赛会;从敬老服务到护苗活动,他热心投身众多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今年6月,薛至言曾作为“小白鹭”在第十届花博会中担任主题活动保障的工作。在此次进博会中,薛至言担任高校辅助管理的工作,从志愿者招募选拔开始,他便是数据汇总的核心中枢。

  有了“花博经验”的加持,大到活动组织,小到生活物资,都在薛至言的管理下井井有条。明年9月,薛至言还将作为上海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前往西部开展一年的支教。就像他所说的,“从‘小白鹭’到‘小叶子’,从上海到西部地区,变的是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是一颗热爱志愿炽热的心和作为一名青年的担当。”。

上海理工大学

  李闯是上海理工大学2019级的研究生,研究生入学前,他参加了“西部计划”,服务于贵州省凤冈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凤翔社区。他用一年的时间,参与凤冈县脱贫攻坚,自己也平添了一份沉稳与从容。李闯曾有个心愿,就是去进博会这个国际舞台上,谱写下自己的志愿音符。今年他如愿以偿,目前主要负责统计制作全市所有志愿者的人员与车辆证件。

  40所高校,4700余名志愿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证件制作,数量大,难度高。从统计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到上传制证系统,从领取证件到发放证件,每个环节能看到李闯的身影。他坚持每天早上早去一些,晚上多忙一会,在信息录入时仔细一点,和高校人员对接时,尽量及时、高效解决反馈的问题。在闲暇之余,李闯还积极帮忙搬运物资、发放防疫用品、保障志愿者用餐秩序。“我年轻多做一些没什么。”李闯说道。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学生薛栉阳,去年是学校进博会志愿者工作学生负责人,但是由于去年课程的冲突原因没有能够如愿成为一名“小叶子”。今年到了大四,他继续选择报名参与进博会并如愿成为“小叶子”中的一员。巧合的是,他的母亲今年也在进博会场馆工作,更巧的是,两人竟都分配在新闻中心工作,薛栉阳成为了一名新闻中心综合管理组的志愿者,他的母亲则是负责新闻中心旁应急处理点的防疫工作。由于不同的工作安排及时间安排,他俩几乎很难相见。只有等每天晚上下岗后,在各自的闭环管理住宿点中,母子两人才能通过视频聊聊一天的工作和感受。      

上海海洋大学

  全校119位“小叶子”里,有13个都是自己的同班同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翻译硕士班一共31人,有13名“小叶子”携手共赴本届进博会。这其中,还有在进博期间度过难忘生日的“小叶子”。